文化特派员培训手记:把握文化建设的“最近发展区”,写好派驻“后半程文章”
8月中旬,为期3天的2025年省文化特派员培训班在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学院开班。继去年“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之家”落户杭州市拱墅区后,省、市、县(市、区)三级首批1573位文化特派员又有了新的“家”。回“家”之前,不少文化特派员好奇这次为期3天的培训如何安排?能收获些啥?最重要的是接下来怎么干?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学院在宁波四明山干部学院揭牌。蓝珊华 摄
文化能人讲文化:跳出文化解构文化的力量
本次培训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陈野的专题课“‘令人惊叹的富于创造力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同志与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弘扬”中拉开帷幕。
理论学习。蓝珊华 摄
“浙江文化丰富多彩,有杭州在西湖风月里浸染的精致秀雅,有湖州、嘉兴一带以诗文书画供养的温文平和,有宁波、温州、舟山的海洋文明业绩……”陈野用诗意的语言勾勒出浙江文化的斑斓画卷。她从“文化”的普遍概念,讲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层层深入,最终聚焦“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当代价值,启迪大家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这面“镜子”和这座“宝库”,照亮思想深处,磨砺工作本领。
文化建设必须“有理有据”,而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优秀的在地文化,正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根基和行动依据。在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的走访中,这一认知得到了生动印证。这个有着“浙东红村”之称的村庄,在省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传播学专业教师邵慧引入创新理念后,焕发出新的活力:“红村”特色研学路线精准挖掘红色资源,杨梅啤酒融合本地特色与现代消费需求,“梁弄街里”文创产品让乡土文化以时尚形态走进生活——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成果,正是依托在地文化“理据”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有力证明。
实地走访宁波横坎头村委会儿童友好阅读空间。魏姝羽 摄
陈野的课程展现了理论的深度与文化的魅力;仙居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海敏则以“以文化特派员制度 助力乡村振兴”为题,聚焦文化特派员的选拔机制与工作方法,结合鲜活案例进行专题授课,生动展现了文化特派员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实践图景。
授课中展示的一张张组织架构图、文化资源图,精准呈现了县级宣传部门在省委文化特派员工作体系框架下的探索实践?!拔拗猩小薄叭擞形矣拧钡南钅堪咐脸隽宋幕嘏稍痹诨阏瓜殖龅亩嘀亟巧5薄鞘抢砺壅叩男苍?、文化服务的供给员、历史文脉的守护员、产业发展的服务员、本土人才的引领员,也是乡风文明的指导员。
本次培训聚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养提升、业务能力培养、现场教学实践四大板块,课程设置涵盖“基层工作实务”“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等专题。教学形式注重融合创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师授课与学员研讨相促进、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相统一。
参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展馆。魏姝羽 摄
乡村“最牛打工人”现场支招:如何让“网红村”真正“长红”
“我们都是点火柴的人,千方百计,就想点燃乡村振兴的那一把火……”一句形象的开场白,瞬间抓住了全场听众的心。
说这话的,是宁波东钱湖管委会驻城杨村、俞塘村原第一书记张健民。8月18日晚上,他站在讲台上,拆解自己一手推动的乡村振兴实战案例,带来一堂热气腾腾的基层工作实务课——如何让“网红村”走向长红。
基层文化工作实务。魏姝羽 摄
“乡村最牛打工人!”席间有人精辟点评。
荒废的猪圈摇身一变成了时尚酒吧、雅致茶室;堆满杂物的柴火间,魔术般蜕变为别具一格的手工坊;曾经的违建死角,如今是充满艺术气息的草帽馆;连沉默的古树、老桥,都被赋予了新的韵味和故事……在张健民平实却充满画面感的讲述中,乡村的惊人蜕变,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在大家眼前。
光有情怀,点不燃持久的火。张健民的分享里,藏着基层工作的大智慧。他提炼出让艺术与乡村产业共生共荣的“12345”经验法则(一个核心、两个使命、三个举措、四种力量、五个环节),分享了操作性极强的“六微工作法”(微网格、微治理、微发展、微改造、微振兴、微幸福),点燃了台下文化特派员克服困难的激情。
“这次培训非常充实,尤其是张健民老师分享的内容,干货满满,让我深受启发?!笔〖段幕嘏稍背乱俜捍耪庑袄醋阅嗤?、带着露珠”的一线方法论,满怀收获地踏上了返程。
参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展馆。魏姝羽 摄
在文化的“最近发展区”精耕细作
“村民的需求很多,先满足哪个呢?”这或许是包括文化特派员在内的基层文化建设者常面临的困惑,“村村有本难念的经”“文化供给应接不暇”“一个问题刚按下,新问题又冒出来”等现象时有发生。破解这一难题,教育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视角。
“最近发展区”理论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其核心在于界定学习者现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在有效指导下可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动态区间。映射到文化建设领域,现有水平,指一个地区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基础、实践能力与成果积淀??赡芩?,指在科学规划引导、有效资源投入、创新机制激活等积极因素作用下,该地区或群体文化发展蕴含的、可被激发和实现的更高潜能与目标状态。
文化建设的“最近发展区”,正是“现有水平”与“可能水平”之间的差距。它标识出当前文化发展最迫切、最现实、最具操作性的跃升空间和突破口。
在基层文化工作中,找准并深耕这片“最近发展区”,意味着精准识别村民最急需、资源最匹配、见效最显著的文化需求与服务供给点,避免“大水漫灌”,实现“精准滴灌”,让文化建设的根基扎得更深,让脚下的乡土焕发更持久的热度。
培训合影。魏姝羽 供图
当前,文化特派员等派驻机制的周期已过半,文化特派员们不禁思考:既定的“最近发展区”是否已被成功跨越?新的“发展区”又将在何处显现?
“文化特派员从来不是孤军作战的‘孤勇者’,而是协同作战的集团军?!迸勺ず贾萆铣乔氖〖段幕嘏稍毖置粼诮涣鞣⒀灾斜硎荆乱唤锥?,文化特派员应更加注重协同作战,不断拓展服务覆盖面、增强专业影响力、扩大市场效应。
派驻温州苍南的省级特派员李睿浦特别强调,要坚持“聚焦项目深化、整合多元资源、贯彻需求导向、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以改革创新真正破解基层实践难题”。
与此同时,派驻海盐的嘉兴市文化特派员周伟达提出,文化特派员也要注重打造有影响力的个人文化品牌,从而更有效地拓宽文化工作的辐射范围、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此外,衢州孟姜村的省级特派员张森还建议,应推动多形式组团交流、跨区域互助协作和常态化“文化走亲”,真正在共建共享中凝聚乡村文化振兴的广泛合力,助力实现群众物质与精神“双富?!钡目沙中⒄沟缆贰?/p>
从先进思想中汲取智慧、从革命精神中感悟力量、从乡村实践中收获成长。广大文化特派员始终秉持这样一种信念:此心光明,亦复何言!